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主要由太陽電池板(組件)、控制器和逆變器三大部分組成,主要部件由電子元器件構成。太陽能電池經過串聯后進行封裝保護可形成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發電裝置。
目前,我國光伏累計裝機量高居世界第一,光伏發電量也不斷提高,對我國能源結構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
但在光伏組件布局之后,后續的維護也非常重要,對光伏發電量有著很大影響。尤其是除塵,很多光伏組件都布局在地廣人稀地區,在長期使用后會有灰塵堆積在組件表面,對發電量造成嚴重影響。
那么,光伏組件該如何除塵?主要有以下幾種辦法:
干洗法:就是用拖把、抹布等工具對組件表面進行擦拭,去除表面灰塵,從而提高組件發電量。
直接用水龍頭清洗:就是用自來水對組件進行清洗,可讓組件得到較為徹底的清洗效果,但是自來水消耗較大。
采用淋噴設備:在光伏組件安裝時,在固定位置安裝高壓淋噴設備,同時計算好每個淋噴設備的間隔,保證最大限度對組件的每個角落進行清洗。
清潔機器人除塵:通過操縱清潔機器人對組件進行清洗,機器人會按照設定程序對組件表面進行清洗,清洗效果好且較為徹底,也比較節省水源,但是清潔機器人價格較高,初始投資成本高,因此尚未普及。
同時光伏面板的表面因材質特殊的問題,擁有可以自身清潔的功能,因天氣原因不定期的雨水也會沖刷面板表面的灰塵,所以不會大幅影響光伏組件采光功能。
清洗標準:組件清洗后,用白手套或白紗布擦拭組件表面,無灰塵覆蓋及泥漬現象。
清洗周期:定期:擬定在每年春季4-5月、秋季8-9月,進行兩次集中清洗?,F場常駐清洗人員,不間斷地開展光伏組件的維護清理。
清洗范圍:因自然環境及周圍環境會對光伏組件表面造成污染,導致系統發電效率降低,需要不定期的對光伏區組件進行局部或全部清洗。
特殊天氣:在冬季降雪較大時或局地沙塵暴對發電量影響較大時,組織施工人員對影響發電的光伏板進行針對性的臨時清理。嚴禁在惡劣天氣下進行清洗。
清洗時間選擇:光伏組件清洗工作應選擇在清晨、傍晚、夜間或陰天(輻照度低于200W/m2的情況下)進行,嚴禁選擇中午前后或陽光比較強烈的時段進行清洗工作。在早晚清洗時,也要選擇在陽光暗弱的時間段內進行。
光伏組件清洗后與清洗前的對比,經濟收益顯而易見,一方面減少光伏組件故障率,延長使用壽命,另一方面提升光伏組件太陽輻射利用率,將一個20MW的光伏電站數據進行對比,一天時間內,清洗2MW的光伏組件比未清洗2MW的光伏在組件發電量提升在14%左右,因此在選擇合適的清洗光伏組件方式下,光伏組建的清洗給電站帶來的收益非常可觀,這有體現出次維護手段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