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上網是指電網供電的峰平電價,工、商業用電結構分為峰尖、峰平、峰谷。就是光伏電站傳輸給電網時,價格與火電、水電價格持平,因此為平價上網。平價上網還分為低壓用戶側和中高壓發電側,由于用戶側電價高為每度1元左右,因此平價容易實現,而發電側0.3元,比較難。
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的電價收益由以下組成:
“平價”標準分別對標傳統能源發電成本與用戶購電成本,即通常說的發電側平價與用戶側平價。
發電側平價定義為:光伏發電即使按照傳統能源的上網電價收購(無補貼)也能實現合理利潤。目前國內成本最低、利用最廣的電力來源為煤電,因此光伏在我國實現發電側平價的條件可以理解為光伏發電成本達到煤電水平。
用戶側平價的實現則要求光伏發電成本低于售電價格,根據用戶類型及其購電成本的不同,又可分為工商業、居民用戶側平價。
聊完“什么是平價上網”,那么“什么是競價上網”?競價上網指的是同類型新能源的內部競爭,競爭的目的是獲得定向的定額補貼。以當年核準容量為限制條件,同類主體按照成本自主報價,價格從低到高競爭錄取,名單內上網(批準),名單外不上網(不批準)。這種模式可是為容量配額目標管理,在完成容量配額的條件下,成本最低。
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標準是光伏電站在無國家補貼的情況下,其所發電力的上網電價等于當地的燃煤標桿上網電價。因此,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的燃煤標桿上網電價各不相同,各地區的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基準也有所區別。在燃煤標桿上網電價高、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區域開展的投資成本低的光伏發電項目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可能性較大。下文將在滿足項目特定收益率的前提下,從各地不同的項目投資成本、光伏發電的年有效利用小時數這 2 個方面反推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并與各地的燃煤標桿上網電價進行比較,從而分析各地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可行性。
一方面,提高光伏組件和逆變器的轉化效率,降低變壓器空載損耗,以及線纜損耗等;另一方面,提升現有電網容量及調配能力,或者是持續改進儲能技術,降低儲能成本。
在不考慮‘棄光’的情形下,太陽能資源豐富、燃煤標桿上網電價高的地區可以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太陽能資源豐富、燃煤標桿上網電價低的地區,或太陽能資源差、燃煤標桿上網電價高的地區,在控制好投資成本的前提下,有希望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